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瑞银收购瑞信,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时间:03-2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59

瑞银收购瑞信,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瑞银和瑞信这场由瑞士政府“强扭的婚姻”并不幸福:30亿美元的收购价,仅为瑞信上周五收盘价的四成,瑞士政府甚至不惜打破先例,让价值160亿美元AT1债券归零。预期年内完成的合并将创造一个资产总额5万亿美元的超级银行,但也创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无法缓解全球投资者对银行系统的担忧。瑞银赚了吗?32.5亿美元 (每股0.5瑞士法郎) 的收购价相当于瑞信账面价值的约4%,约为瑞信市值的10%,有分析师指出,光是瑞信旗下仍在盈利的瑞士业务部门,价值就高达100亿美元,是收购价的三倍多。此外,瑞士政府还会为这笔交易承担最高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同时瑞银还可以获得具有特权债权人地位的流动性援助贷款,总额高达1000亿瑞郎(约合1080亿美元)。表面上看,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那为何瑞银百般不情愿收购瑞信呢?Capita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Neil Shearing对媒体表示,虽然这笔交易暂时缓和了市场对瑞信流动性的担忧,但如此之低的收购价,意味着瑞信5700亿美元资产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已经减值,或者被视为存在减值风险。他认为,瑞信的有毒资产带来的负担,如今可能会蔓延到瑞银身上。而且,Shearing认为,交易最终能不能完成尚存变数,如果瑞银信心受损,也可能终止收购。不过,如果能把时间拉得更长,收购瑞信或许对瑞银有很多好处。英国投资机构RIV资产部负责人James Sym对媒体表示:“短期内,市场不会喜欢瑞银的这份收购协议,这也不是瑞银的核心战略,但我认为从中期来看,收购瑞信确实有可能赋予瑞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与美国银行业竞争的优势,在瑞士国内更是一家独大。”AT1债券还值得信任吗?此外,这笔交易也极大颠覆了市场对AT1债券的信任。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AT1债券是在2008年后,欧洲推行的一种在银行破产时的“减震器”。为了让个人投资者共担损失,瑞士监管机构FINMA宣布瑞信价值160亿美元的AT1债券减计至0,但股东权益仍得以保留,颠覆了债权风险低于股权的资本市场常识。高盛在周一的报告中指出,FINMA的做法,让AT1债券投资者承担了2008年此类债券诞生以来的最大损失。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投资者是否会把这一决定视为一次性的,还是会在金融危机加剧时重新考虑风险回报的不对称性,还有待观察。”数字时代的挑战在社交媒体诞生之前,银行挤兑是在储户口口相传的时候发生的,要想取钱,也得到银行排队。但硅谷银行的倒闭,已经向市场展示了数字技术对银行经营的破坏性。只需要几位风投人士发几条推特,挤兑就已经开始,争相抢跑的储户不需要去银行提款,在网上按下按钮就可以。数字通信技术极大放大了银行面临的风险。不同于硅谷银行,瑞银其实并不存在流动性危机。截至去年年底,瑞信的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 为14.1%,与瑞银的14.2%相似。而且,瑞信的HTM浮亏不到5000万美元,不像硅谷银行HTM浮亏超百亿美元。但瑞信盈利始终存在问题,再加上社交媒体对瑞信危机的渲染,导致其客户资产不断流失,传闻进一步放大了危机。银行监管者的下一个挑战可能是将这种新的不稳定来源纳入他们的思维。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