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赵一曼的儿子给毛主席寄了封讽刺信,毛主席答复了七个字
1960年,毛主席收到一封《忆秦娥》的信,信中诗句极具讽刺意味,但主席看后默不作声,只是说了一句“还是个孩子罢了”。这个给他寄信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陈掖贤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一、寄予深切厚望的孩子却成反革命者赵一曼的儿子叫做陈掖贤,出生于1929年。赵一曼接受过先进革命思想,同时又对马列主义有深刻认知,所以她将自己对革命理想的热情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给儿子取小名叫宁儿。当然这个名字也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过得平安幸福安宁。赵一曼对孩子投入了无限祝福,但是在孩子出生一年之后,她就被抓到监狱里,关押了长达6年的时间。这6年里她一直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但从来没有松口透露过关于共产党内部的消息,虽然她也曾策反过看压自己的敌军,但最终逃跑计划还是失败。1936年赵一曼英勇就义,成为了人们心中永存的抗日英雄。母亲去世,年纪尚小的陈掖贤并不明白他将要面临什么。从母亲被关押到监狱开始,他就被寄养在伯伯家里,直到童年时期才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知道母亲是抗日英雄,为母亲感到骄傲。陈掖贤本人不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因为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内向,经常喜欢自己待在房间里面。高中毕业后,陈掖贤成功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并在1955年顺利毕业,毕业之后他被调到北京工业学院担任教师。那时候国家出台新政策,要对烈士家属进行补贴,但对于这些安慰他都拒绝了,他表示自己是自己,母亲是母亲,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党和人民,这是母亲自己的事情,而自己什么都没有做,没有资格去领这些荣誉。二、写信给毛主席,主席嘱咐不必追究1960年开始了动乱时期,陈掖贤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陈达邦被康生等人打倒挂牌游行,接受批斗,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父亲,于是他写信去反映情况,希望领导小组能宽大处理,但是他一封信一封信地寄过去,全都打了水漂。这段经历让陈掖贤感觉非常痛苦,他还直接在公众面前说了一些政治敏感话题。陈掖贤还曾写信给毛主席,信中是一首《忆秦娥》。这首诗中的几句诗句有讽刺意味,毛主席看后自然清楚是什么意思,非常愤怒。后来他询问了写信人的身份,得知是赵一曼的儿子后,主席没有多说什么。赵一曼31岁就因公牺牲,是党最忠诚的卫士,她的儿子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也许只是年轻气盛罢了,主席沉默很久,说了一句“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而已,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主席的沉默让陈掖贤又陷入了痛苦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母亲一样都是为老百姓做事,但自己却得不到回应。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事风格是否和母亲一样,母亲是忠诚的共产党守护者,一直在为老百姓发声,站在百姓角度考虑问题,而他太过偏执,被打成了反革命者。三、经历诸多痛苦,55岁选择结束生命成为反革命者后,陈掖贤经历了很多痛苦,在草堆里面睡觉,还被人扔石头。回到工作单位后,他被放到了北京工业学院的牛棚里。就这样,到了1982年,陈掖贤难以忍受痛苦,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陈掖贤的离世让众人难以想象,他们从来都没有发现生活把他折磨得如此痛苦。经过周围人细细考察,发现陈掖贤刚开始的精神状态就不好,从他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并不是伯伯以后,心里的信仰就崩塌了。青年时期可能是自卑,也可能是内向,他永远都躲在墙角,不和别人交流。再长大一些,更是成为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邋遢孩子。后来还染上了烟瘾,房间里面从不收拾,地上都是烟头。参加工作后他还成了月光族,根本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过日子。生活状态不好,感情生活也并不顺利。陈掖贤1951年结识了妻子张友莲,两人属于闪婚,刚开始生活还不错,但生下大女儿之后由于聚少离多,两人感情逐渐破裂便离了婚。离婚后,陈掖贤患上了抑郁症,而张友莲则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这样的痛苦让两人的感情重新来了短暂的甜蜜,生下了二女儿。不过后来妻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各种因素影响,55岁时他选择了自杀。回顾陈掖贤的一生,我们更能感受到革命烈士们的伟大,赵一曼何尝不想陪在儿子身边。给他幸福的童年,让他拥有幸福的生活,但为了国家不得不牺牲自己。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